双胞胎小哥俩心有灵犀 一个里面打针 另一个外面痛得哇哇哭
2010-12-14 10:46:46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双胞胎小哥俩心有灵犀一个里面打针另一个外面痛得哇哇哭
《天生一对》———聚焦成都双胞胎家庭系列报道
生一对双胞胎,是很多年轻父母的梦想。然而,由于受孕、发育、环境、基因遗传等特殊原因,不少双胞胎在成长中会面临各种问题。有的性格迥异、有的自我封闭、有的违抗父母、有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双胞胎家长的心病。
昨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外向性行为影响的双生子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外向性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所有因素中占到51%……
母亲是与孩子密切接触的人,儿童很可能以母亲的行为方式作为榜样来学习。在研究报告中,总结出了儿童的外向性行为的环境危险因素,其中绝大多数和母亲有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感的增强,儿童自控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做事情之前,可能更倾向于先考虑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可能会减少其外向性行为的发生。
因素一:母亲吸烟喝酒
经常吸烟、饮酒的女人较一般人可能有更多的情绪问题,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孕期吸烟,孩子“变坏”的可能性则会更高。
因素二:母亲抑郁
很多研究显示 ,母亲抑郁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母亲产后抑郁会导致母子之间关系紊乱,影响儿童行为、认知和发育。这可能是母亲将某种精神性疾病的素质直接遗传给了后代,也可能是缺乏对孩子的教育、照顾能力差而导致了孩子的各种问题。此外,5岁前母亲抑郁,7岁时儿童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增高。
因素三:母亲焦虑
如果母亲情绪低落、担心,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常常感到压力等等,孩子个性中的精神质得分越高,可能会出现孤独、不友好、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关心他人等个性特征表现。成都商报记者 王蓟
感谢双胞胎爸妈提供照片
最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
一个打针 另一个痛得哭了
一个吃奶 另一个睡着了嘴巴也在动
热线
反馈
哥哥:郎子晗 弟弟:郎子暄
年龄:快3岁了
都说双胞胎心有灵犀,这话不假。郎子晗和郎子暄这对双胞胎兄弟,心灵感应尤其明显。一个感冒发烧了,另一个也跟着生病。一个在医院打预防针,另一个在外面痛得哇哇哭……两个人的习惯爱好都差不多。
妈妈最先发现兄弟俩有感应。“给他们喂奶,喂其中一个,另一个睡着了,嘴也跟着吮动,而且一直是这样。”
兄弟俩一直形影不离。 “一开始两个人都不去幼儿园,哭。适应以后,又必须一起去幼儿园,否则也哭。”兄弟俩在家里爱说话,到外面见到生人就不开腔,不过耍熟悉了就爱说了。喜欢争东西,但有好东西都会想到对方。比如谁去给其中一个买糖,他拿到后还要问,哥哥的呢,或弟弟的呢。吃东西他们都喜欢分给对方。
爸爸妈妈最怕的就是宝贝生病。“就算两兄弟一个在外婆家,一个在奶奶家。但只要有一个病了,另一个绝对会病。有一次,两个人一起感冒发烧了40多天,我们都要忙疯了。”
最团结的双胞胎
创业办公司 有个兄弟真好
哥哥:刘军国 弟弟:刘辉杨
年龄:24岁
小时候,这对兄弟是彼此的好朋友;长大后,这对兄弟又成了彼此的好伙伴———他们一同走上创业的道路,兄弟齐上阵,一起办公司!“我们是异卵双生,乍一看很像,身材和个头都一样。不过,仔细一看还是不一样。”
刘军国和刘辉杨出生在乐山,父亲故意给他们取了两个看上去没关联的名字。小学四年级以前,兄弟俩在同一班级:一个好动,一个喜静。
成都微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公司的核心人员,就是兄弟两人———弟弟负责技术研发;哥哥负责市场推广。“我们两个非常默契,配合得非常好。重要的是那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只有在自己的同胞兄弟身上能找到。“公司慢慢走上正轨,我们也越来越有盼头。有个兄弟真好!”
最调皮的双胞胎
孪生姐妹连爸爸妈妈都要争
姐姐:江米 妹妹:川米
年龄:2岁多
小姐妹现在可调皮啦,尤其喜欢争东西,经常争“我的爷爷,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江米会把爸爸怀里的川米拉下来说:“川米让,我的爸爸。”这时,川米就会紧紧搂着爸爸的脖子:“不让,这是我的爸爸!”哎呀,为了抢一个人抱而哭,这可不是第一次啦!“爷爷,是两个人的爷爷!爸爸,是两个人的爸爸!妈妈,是两个人的妈妈!”每一天,江米和川米的爸爸妈妈都要反复强调:“家里人都是两个人的!”
虽说姐妹俩很顽皮,但也不乏默契。家里电话一响,都抢着接电话。不过,只要一个接了另一个就边上玩去了。
教授答疑
问:我家两个宝贝今年5岁,她们一起学习,但总是互相影响,比如一个开小差,另一个也开小差。
华西心理卫生中心黄颐教授:双胞胎非常愿意和对方在一起,因为他们需要同伴的心理支持。但如果两个孩子互相影响,还是在学习的时候分开为好。
问:爱人准备重返职场。我们想把两个孩子一个交给外婆带,一个交给奶奶带,然后每周互换一次,可以吗?
黄颐教授:把孩子交给长辈,年轻的父母去打拼,这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先试试吧。父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关注,不可掉以轻心。
问:哥俩从小就比,比来比去,都想比对方差。比如哥哥吃饭剩饭,弟弟也不吃完。哥哥不睡,弟弟也不睡。咋办哦?
黄颐教授:父母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小哥俩的毛病。父母如果对孩子的坏习惯大吼大叫,小哥俩就会认为,父母的激动和发怒,是对自己关注的表现,于是越比越差。
问:玩具、学习用品、电视节目……6岁的小姐妹什么都要争。我告诉她们要“礼让”,但她们争得更凶。
黄颐教授:这也是同胞竞争的表现。父母是不是总把礼让挂在嘴上,而没有实质性的肯定?礼让的一方得不到表扬或认可;不礼让的一方也得不到任何批评或制止。
拨打86613333-1
推荐你身边的双胞胎
成都年龄最大的双胞胎在哪里?最特别的双胞胎花落谁家?多胞胎最多的有几个兄弟姐妹?……今天,成都商报继续开通“天生一对”专线86613333-1,凡是你的家里、身边有可爱、有趣、特别的双胞胎(含多胞胎),请推荐给我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精彩人生中的有趣故事。同时,如果你自己或身边有这样的双胞胎(含多胞胎)家庭,他们因为在孩子们的教育、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办,也请拨打成都商报“天生一对”专线86613333-1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请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