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秋天里的新年盛宴——“米索扎”

2009-09-28 11:42:00 作者:Ruby 来源:双胞之家网

哈尼语里,凡有“扎”字的词,都与吃有关。吃饭称“阿合扎”,六月节时做好吃的东西叫“苦扎扎”,而过年叫“米索扎”。

“米索扎”俗称十月年,一般定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此时正值秋后,仓满猪肥,农事松闲,人们可以用三到五天的时间来过新年。

头一天头等大事:背新水

哈尼山寨新年的第一件事是“背新水”。

新年第一天,鸡叫头遍,大约凌晨三点左右,背新水的人们已经点着火把陆续出村。背新水的多是女人和年轻人,他们要走十多里的山路来到寨外的山箐。这一天,他们要用最干净的水来做团子吃,一年到头才会干干净净不生病。到了山箐,人们端出一碗米对着水源做祈福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全年粮食丰收,全家人平安无恙,家禽家畜兴旺发展。然后小心地把竹筒接满清水背回家。

新水背回家后,女人们用一个竹筒装些稻草、谷物、食盐等祭物放在门外,然后用新水和米面做的团子献祭灶台、劳动工具、禽畜、畜厩和家神。献祭后,大家开始吃团子,算是吃这一年的第一顿早饭。所谓团子,就是用糯米粉和成的实心大汤圆。

祭猪不忘祈福:杀年猪

新年早饭后,哈尼寨子长老家儿孙开始杀年猪。杀猪前,要先用米、茶、酒献给肥猪,并说:“杀猪过年不是我家的主张,是前辈人兴下的规矩,怪不得我们,你早死早超生,不能给我们背过失”。儿孙们刚把猪杀死,长老就提着铓到门外去敲,以告诉寨子里的人可以杀年猪了。长老家要是不先杀年猪,别的人家是不会先杀的,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从前过年时总是要头人家先杀猪了,寨子里家家户户才开杀。

接着寨子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猪叫声,家家户户都杀猪了。杀年猪的过程也伴随着人们一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除杀猪前的献祭,求得杀生后的心理平衡,肥猪杀死后,还要抓些米、茶、酒抛洒在猪身上,叫它回到因远坝(今元江县安定)去。猪剖开后,又要先取出肝来看卦,如肝叶厚实,胆囊饱满,意味着全年粮食将盈裕,肝梁上没有断印,那就意味着全家人将平安无事。如有不好的卦,就要在献祭是多多地祈求神灵保佑。

年猪杀好,各家做午饭吃。这段时间,寨子里的年轻男女会提着酒瓶、端着猪肉到自己的长辈家去送礼。哈尼族是个非常重视敬老的民族,不仅仅是过年过节,家里杀鸡宰鸭什么的,都要拿一点给长辈先品尝过了,自己才能吃。

欢呼雀跃年意浓浓:“讨吃的”

“米索扎”时,哈尼族支系白宏人都有这样一个节目,孩子们要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讨吃的”。

过年持续到第三天,村寨性的活动基本结束,这一天的时间属于孩子们,孩子们的玩乐承载着特殊的意义。

通常,一队孩子会由一个大男孩领头,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有的背着个背箩,有的抬着个酒桶,还有的拎只麻袋,叫叫嚷嚷来到各家各户“讨吃的”。被讨的人家女主人都会笑嘻嘻把肉和糯米粑粑等放进孩子的背篓里,孩子们就一阵欢呼,又唱又跳,锣鼓手拼命敲锣鼓,庆贺他们得到了“吃的”。

这一节目也与“伟执实批”有关。据说,“伟执实批”是骑着大红马从秋千上下凡来和哈尼人一起过年。“伟执实批”一家一户地串门去了,把大红马弄丢了,吩咐小兵小将去给他们找马,没顾上“叠总总”,所以第二天要挨家挨户地去吃。孩子们就是为小兵小将们讨吃的来了。

孩子们每到一户人家,主人就给他们一两样食物,或拿一碗米、一块粑粑放进他们的口袋里,或拿一把蔬菜、一块肉、一块魔芋放进他们的背箩,或打一盅酒倒进他们的酒桶中。得到主人家的食物后,孩子们又欢天喜地去到另一家。如果主人家手里忙着活计一时没有给他们拿吃的,孩子们就一声比一声高地大喊大叫,锣鼓也一声比一声急,直到“逼”得主人家给他们装吃的东西为止。

“讨吃的”节目无疑是“米索扎”最富于节日气氛的时刻。过年,成人们是节日的主角,但孩子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们要的只是欢乐。孩子们挨家挨户“讨吃的”非常开心,而给予食物的人家也非常乐意。如果孩子们遗漏了那一家没有进去讨,那一家人会非常生气,所以孩子们要有一个领头的大孩子,他指向哪家,他们就“打”进哪家,一家也不漏掉。

关键词:秋天新年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