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从人神栖居到千年移徙 哈尼族诺玛阿美的心灵圣地

2009-09-28 11:31:00 作者:Ruby 来源:双胞之家网

墨江哈尼族古歌“哈巴”唱到:

“听说有个好吃好在的地方诺玛阿美,在天地分界处,在人神分界处。有两条河流从那里流下来,有两道山梁从那里分下来,亲亲的先祖从那里往下走,从天上的峡谷间往下走,从地上的沟箐往下走,从峡谷边的大坝子往下走••••••”

根据哀牢山一代哈尼族古歌所传,在定居滇南的广袤山区之前,哈尼族的先祖曾经居住在一个叫“诺玛阿美”的地方,那里土地肥沃、水草鲜美、地势开阔。

传说“诺玛阿美”不但美丽富饶,而且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家园,哀牢山一带的哈尼人都把它视为先祖的发祥地。至今,在每一个哈尼人的葬礼上,祭司摩批要把哈尼古歌唱上三天三夜,伴随着隆重的开路仪式,摩批要用念经的方式将亡灵沿着祖先迁徙的征途送回到“诺玛阿美”。

按现今研究者的说法,“诺玛阿美”在今大渡河之南。雅砻江之东,即今四川西昌一带。在哈尼语中,“诺”是黑色的意思,“阿美”意味着中间的平地,“诺玛阿美”意为有黑水环绕的平地。而大渡河在汉文献中多被称为“华阳黑水”、“西南黑水”,它和哈尼史诗中形容“诺玛阿美”为“一条汹涌的大河分成两边走,一块平地躺在大水中间”相对应。

不管“诺玛阿美”在哪里,哈尼族先祖最终离开了它。有史料佐证,哀牢山区的哈尼人,至少生活了一千多年之久,并且,在哀牢山上崛起,是一个崭新的农耕民族。

引领人类从远古走来的从来就是追寻,哈尼人从他们的先祖开始,就在追寻一个心中的“诺玛阿美”,一块美丽富饶,能够让他们繁衍生息,安身立命的土地。

隋唐时期,在如今哈尼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出现了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乌蛮”。唐初,滇东南六诏山出现从“诸蛮”中分离出来的“和蛮”部落,曾多次向唐朝贡方物,与中原保持着联系。南诏崛起,“和蛮”直接隶属南诏,与滇东北和滇南的彝族先民一起,被称为“三十七部”。其中因远(居今元江、墨江)、思陀(红河)、溪处(元阳、金平)、落恐(绿春)、维摩(丘北、泸溪、广南)、强现(文山、砚山、西畴)、五弄(马关、屏边)等七部均大部分为“和泥”。

“和泥”部族于公元7世纪是在哀牢山和无量山区一带崛起。在这个历代汉文史籍中,被称为“和夷”、“和蛮”、“和泥”、“窝泥”、“阿尼”、“哈尼”等民族,就是现在的哈尼族先民。

元代,除上述滇南地区外,滇东北直至黔西地区尚有哈尼族先民。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原因,原居于滇东北、滇中直至滇西的“和泥”继续往南迁徙,形成近代以来的分布状况。还有数量不少的哈尼族经滇西双版纳等地之前至境外东南亚诸国,形成跨境民族。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哈尼族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开始在广袤的滇南大地上游迁,开田种地,安身立命。

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哈尼族人口共142万多人,位居全国56个民族的前16位,全部居住于云南境内。哀牢山是哈尼族聚居的中心区域,尤其墨江、红河、元阳、绿春、元江、江城、金平等聚居最多。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