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碧溪庾氏三杰

2010-10-25 14:38:32 作者:张礼 来源:墨江县文联

此次庾恩旸巡阅路过墨江,为当地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给县改了名。庾大将军此次巡阅之前,老家还叫“他郎县”。当时的县官熊朝梁也算个饱学之士,偶尔的一次席间,庾恩旸对熊朝梁说:“他郎”这个县名不太好,不雅不说,让人不明白也不够响亮。熊朝梁当时也点头称是,也说了些改县名的难处。庾恩旸则说,这不难,由他来办,就是如何改的问题。最后“他郎”改为“墨江”,取纵贯于本县全境的河流“阿墨江”弃“阿”字,改县名为“墨江”。有寄望于后来,望墨江读书人多,以至于墨水都汇成江之意。

其实,他郎(墨江)境内这条由北到南纵贯全境的河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都以各地段的渡口或地名作为江名。如上游叫“谷麻江”,中游叫“瞻鲁坪江”,下游叫“普溪江”。后来在离瞻鲁坪江不远的江边出现了靠摆渡为生的哈尼族支系阿木人寨子,就出现阿木渡,进而就有人把这条江叫成了“阿木江”。念来念去形成书面文字,然后再经过有心人和文人的雕琢,就成了阿墨江。 “墨江,墨水成江”,过去不成,也可寄望于将来。就这样,墨江之名,在庾恩旸未离开家乡之前便定了下来,然后由熊朝梁县长上书省府备案、核转,最终得到上级的批准,一直沿用到今天。

他从普洱返回昆明途径他郎时,他郎士庶为其立石纪念。碑石早已不存,其内容收录于《云南普防巡阅管见录》一书中,云“陆军中将、开武将军行署参谋长云南普防巡阅使泽普庾公纪念碑——泽普庾公,滇之他郎县人也,甲寅冬代表开武将军唐,巡阅普防,慰劳边民,问民疾苦,官吏之贫廉,视风化之淳否,将兴利除弊除暴安良,故节钺所临,欢声雷动,至接待官绅相见,以诚不以势殊,不以情隔,筹商边防内务、教育、实业、商务、警察诸要政,切中窃要措置,裕如诚一时之儒将也。兹将移节旋省,邑人士绅挽留无术,爰立石以纪念云。中华民国四年四月他郎县官绅士庶敬立。”虽然流逝的时光离我们今天并是太久远,但同样遗憾的是,当时兴师动众、昭示他郎后世子民而树立的石碑,至今早已下落不明。且说这次巡阅,庾恩旸是做了许多事。实地考察后回到昆明,庾恩旸就把此次巡阅情况,经过梳理分析,写成了《云南普防巡阅管见录》一书,并上陈政府。这部书就稳定边疆、巩固国防、富国强民、民族团结、行政管理、施行禁烟、惩治盗匪等关系国家和民生的大事进行了论述,且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因此书,中央奖给二等文虎章。

其实说起庾家,原居坝溜乡大掌村,祖父庾明珠起迁至碧溪。庾恩旸的父亲庾国清去逝时,大哥庾恩荣已在昆明经商多年。当时长兄见兄弟恩旸天资英敏,聪慧过人,是块可出人头地的料子,就锐意培养供读。幼入私塾,读完“四书”又读“诗经”,邻里都赞其聪明伶俐,怂恿长兄恩荣早送恩旸到县城读书。当时墨江城里有个杨大老爷叫杨金华,是恩旸父亲庾国清的换贴兄弟,他听说国清的老二庾恩旸很会读书,很高兴。当时,正好杨大老爷的三子杨德彬、四子杨德隆也在县学就读,于是就把庾恩旸也召进城来,吃住都在杨大老爷家。后来庾恩旸护国组军时,杨德彬任军需处上校处长,杨德隆任军法处上校处长,与三人幼时关系较密切有关。

关键词:碧溪庾氏三杰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