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孪生兄弟圆梦军营:当兵就要当好兵

2011-01-07 10:58:33 作者:严陈 鲁鹏程 来源:中广军事

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苏黄桥,哥哥比弟弟早45秒出生,诞生地点更是与众不同,在母亲送往医院的途中,兄弟俩一个在桥头出生,一个在桥未出生,于是他们两个人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取名顾桥红、顾桥圣。今天已从高职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兄弟俩怀揣报国热情,双双参军入伍,都渴望能在军营中建功立业。

\

在海军驻三亚某基地教导队新训三连,有一对孪生兄弟。哥俩长相“高度一致”,兴趣性格也颇相似。身上有“90后”鲜明的“时代烙印”,见有记者采访,哥俩都很健谈,在融洽的对话中,笔者记录下了他们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艰难求学 好心海军资助学费

1991年5月30日,哥俩出生在泰兴黄桥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他们从小就听着抗美援朝英雄杨根思、刘绍安的故事长大。那时一家4口生活很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父亲在一场大病中去世,面对年幼的孩子,他们的母亲毅然扛起了家庭的大梁,一边打工,一边供两个孩子读书,而小哥俩更是懂事,在学习闲暇时总忘不了帮母亲干活,在旁人的眼中俨然成了一对懂事的“小伙儿”。

2006年9月,哥俩双双考上泰兴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当时不算太高的学费却成了家里的一道坎,哥哥顾桥红主动放弃上学的机会,准备外出打工供弟弟上学,但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恰巧,一位在海军当兵的同村人了解到情况,帮他们交了第一年的学费,并一直资助他们。就这样,他们两个走进了校门,在半工半读中学完了机电专业。从那时起,军人无私奉献的形象已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朦胧的根。

2009年6月,哥俩毕业后被应聘到一家胶辊公司,月薪3000元。工作稳定了,但心系军营的梦想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两次应征终入伍 当兵就要当好兵  

“男儿不思报国志,枉度青春苟且生。”2008年,注定是一个属于英雄的年代,不论是春节前的那场冰冻、还是五月中旬的汶川大地震,在人民最危难时刻冲在最前方的那群军装荡起了他们心中的波澜,更引燃了他们参军的梦想,从那时起,哥俩就有了一个约定:等毕业了一定去当兵!

2009年10月1日大阅兵,8000余名官兵组成的方队用矫健有力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气势深深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参军,不二的选择。”当他们听说征兵工作已展开时,兄弟俩再也坐不住了,瞒着母亲溜进了人武部征兵办公室,体检、心理测试、政审一路畅通,就在哥俩费劲心思想如何向母亲开口时,被告知由于入伍名额有限,使他们与军营梦失之交臂。即便是这样,参加工作后的他们依然关注国防。

一年很快过去,又到一年征兵时,哥俩决定今年还要去应征。为了给自己不留余地,兄弟两个在老板的挽留、同事的不解中坚决地辞掉了工作。当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时,母亲有些惊呆了。老大顾桥红说,当时母亲除了哭不吃不喝整整一天时间,甚至把几里路远的姥爷也请了来。面对年迈的老人和已50高龄的母亲,兄弟俩也动摇过,但还是被神往的军营梦战胜,无奈之际,他们求助于张叔叔(曾经资助过他们的那位海军),张叔叔给母亲打了电话:“当兵好,为国家守大门,是个好事情。孩子大了要送出去闯一闯,开阔眼界,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哥俩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蓝军装,开始了追求梦想的军营之旅。

谈起母亲,哥俩都有点伤感,哥哥揉着眼睛说:“在入伍通知书到达的那天,母亲带着我们去跟父亲告别。在父亲的坟头,母亲哭着让我们答应他们,既然去当兵,就要当个好兵。”

“而今迈步从头越,雨打风吹沐征程。”对于兄弟俩来说,未来的军旅路将从新训连起航。说起今后的发展,弟弟顾桥圣自信地说:“将来我要转为士官,在部队长期干,能为海防建设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对于弟弟的想法,哥哥十分赞同,他说:“穿上军装,浑身平添几分神圣,因为我走进了保卫祖国的行列。假如有一天,我们俩从不同的岗位同时把喜报寄回家,那将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刻!”

“祝福他们,希望在多彩军旅路上他们能出一条自己的航线,等他们荣立军功的时候,我还来采访他们。”记者暗暗下了决心。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